考虑要不要上课外补习班,应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而定

对家长而言,最加强竞争力最普遍的选择就是送孩子到补习班,甚至有些父母见别家的孩子都去补习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也将孩子往补习班丢,丝毫不考虑补习对孩子的必要性,其实这种盲目补习的作法是十分要不得的。


何谓补习?一方面确实是「补充学习」;另一方面则变相成了「补求心安」,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坊间盲目地提供各式各样的才艺班、晚托班、课辅班、家教班等的课程,霸道地占据了孩子个人自主运用的时间。


让孩子整天跟着别人安排的进度走,当没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时,又怎么能保证他能将所学的知识确实吸收消化呢?


补习文化充斥造成孩子没办法自主,整天「忙忙忙」又「盲盲盲」,像个无头苍蝇整天跟着别的孩子补来补去,补的疲惫不堪但是学习成效也未必有所增进。因而为了让孩子的未来能健全发展,补习要适时适度,不过早让孩子进补习班也不过量补习,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上补习班。


若要孩子补习时,应同师长了解孩子学习现况,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弹性调整补习方式,父母应该确实地与导师详谈协商,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学习状况,是否到了非补习不可的地步。


依照孩子真实的需求程度,妥善安排合理的补习时数与科目,并与导师频繁的互动,保持密切联系,观察其补习后的进步情形,因应孩子的个别学习差异再作弹性的调整。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效有显著的进步与成长,则可考虑继续相同的补习课程;如果孩子的学习成效没有明显的改善,则父母要与导师检讨改进补充学习的方式,并与孩子沟通,改善其学习的心态。


在补习的过程父母应聆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亦师亦友的角度,鼓励、支持并协助孩子找出学习上的障碍,并澄清孩子自身学习的目的与价值,再引导孩子自我挑战、自我比较,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采取硬性强制的高压手段,实行强迫的补习或给予过度的补习,否则容易造成反效果。


因压力过大而抗拒学习、不愿成长,如同一个皮球,拍得愈使劲、愈用力,其反弹作用力就愈大。所以亲子应该一同商量,讨论补习的意义与优缺点,尽可能地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应尊重孩子意愿与抉择,与孩子一起商量出一套适合孩子的补习课程。


父母必须意识到升学不是孩子唯一个人生目标,让孩子的未来可以有更多元、更适合孩子本性的发展,所以父母应该致力于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毕竟「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名言锦句都在再显示多元的趋势。


所以父母应先澄清自我的价值观,明白升学不是唯一的考量,才能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出兴趣所在,培养其某方面的能力,再藉由某方面的能力所产生的自信,来激发课业学习上的信心,万万不可一味地责骂或施压,毕竟当孩子产生课业上的挫折感时,最需要的是,父母必须无条件的关注与鼓励。


父母应该破除补习万能的迷思,补习班虽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最有系统的资料,但那是替代学习及填鸭式的教育,死记硬背只会让一个人的思考僵化。


而真正的学习是要靠孩子本身,毕竟没去补习却可以名列前茅者,大有人在,孩子自己归纳整理、理解吸收所学知识,才能更进一步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是故,唯有学会补习班归纳整理的功夫与读书的技巧,才能获益匪浅。


最后,父母需同时关心课业与交友状况,因为人际关系的经营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课业,同侪之间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将孩子送往补习班的同时,更要注意是否容易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或是因为恶性竞争,产生价值观上的偏差,当孩子出现对分数斤斤计较、为提高分数不择手段、一味与别人做比较等等状况,父母要及时的导正。


尽管孩子的课业重要,但人格健全发展更重要,唯有多付出一分关心,孩子的行为才会少一分偏差。如今社会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知识代表着力量,而教育是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各国莫不致力于教改。


在效法先进欧美国家教改的同时,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却连带促使补教业蓬勃发展,这是否暗指学校教育的功能逐渐失信于民众?此一状况实在值得我们痛定思痛,来检讨教改的弊端。


更重要的是应确实地与导师详谈协商,尊重孩子的意见与意愿,不可盲目地以升学为导向,更要破除补习万能的迷思不将孩子的教育全权委托补习班,同时关心孩子的课业与多元发展,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而不是盲目跟进,以致浪费孩子的时间、得不偿失。

上一篇:重庆优质学校资源最全收集,欢迎收...
下一篇:如何选择一家好的课外辅导、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