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道德与法制 历史
1.字词:字音字形仍然考查“2011版课标字表二1000字(附录2)”中的汉字;词语考查重点是统编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写法上与现在的写法冲突时,以现在的写法为准。
2.排序:在题型合理的情况下,考查内容包括诗词、短语和句子。
3.名著阅读:考查《西游记》和《简·爱》两部名著,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与前两年保持一致。同时可能会在名著里考查文学常识,教材里的文章在今年不会考查。对于因版本不同引起的音译名字不同,都将被归入正确答案。
4.综合性学习:贴近教材,重点考查统编教材中要求的综合性学习。
6.文言文阅读:要求能理解文章内容,含“附录1”规定的文言文篇目和课外浅易的文言文,课外浅易的文言文主要以链接方式考查。
8.作文:不考查情境作文。
2.知识:代数50%,几何30%,统计与概率10%,综合实践10%。
3.难度:基础60%,中档30%,较难10%。
3.电学考查多“变态”,尺度不大惹人爱
近几年中考电学动态电路类试题的命题中并没有在“态”的识别上做太多文章,便于学生迅速进入单一状态的电路分析处理。
5.密度测量嵌浮力,误差分析多难题
可挖掘的东西还很多,因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手段很多,涉及误差形成的因素也很多,浮力相关器材也很多,这一方向,简直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命题素材库。
6.液面升降本就烦,再加弹簧难难难
有没有涉及弹簧测力计的液面变化,其考查物理思维能力的价值区别并不大,但加上弹簧测力计后大大增加了解题的表达障碍。
8.受力分析基本功,多数年份吼得凶
单独的受力分析是解题基础,要重视,而情境理解是难点。
9.电力综合确实好,命题情景不好找
目前命题中采用较多的是利用传感器、压敏电阻等为背景的电路分析。
10.四大考点八个题,排列组合勤分析
(2)物理语言表述不准确。
(4)规范答题的建议:教师教学中养成规范板书示例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中物理语言表述要准确;平时作业中的公式、字母、符号养成规范化书写的习惯;平时考试阅卷时,解答题严格按标准给步骤分。
2.数学运算有误(1)运算法则出错误。
(2)未能发现隐含条件。
(3)不能区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
(2)未能发现隐含条件。
(3)文字图像结合推理偏差。
(4)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5.缺乏实验真实情景体验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很好的符合各届中考命题指要的要求,力学占.40%约32分,光学和热学合占20%约16分。
(2)考点分析
b.光学:2个考点100%;1个考点83.3%;1个考点66.7%。
②难点突出
a.弹力的方向、大小与弹性形变量的关系
c.固体压强的计算
d.液体压强的探究及计算
e.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探究其大小的影响因素
g.杠杆的平衡
h.密度的测量及计算
2、2020 中考力学与光学展望
①考试内容稳定,紧扣课标要求。
③考试难度稳定,难度系数维持在0.7-0.75之间。
②物理知识和数学图像、模型的结合,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要求。
③有对简单物理状态、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④力学与电学等其它知识形成综合问题求解的可能。
3、2020中考力学与光学复习对策
①所有知识、技巧应该得到全面系统复习。
②重要知识和技巧设置专题训练。测量密度实验专题、固体压强变化专题、液体压强计算专题、浮力液面升降专题,等等。
③配套练习应该有层次性、阶段性、方向性和科学性。
(2)模拟套题的针对性
①严格按近年重庆中考题型结构命题。
③每套模拟试题要求至少要有2个原创题,其它题尽量改编。
①试题结构、知识点覆盖率、分值分配、难度保持稳定。
②重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尤其是对理解层次知识点的考查。
(2)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①紧扣课标,挖掘重庆本土素材命题创意新颖,密切联系物理与社会。
②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热点资讯密切联系物理与生产。
③以图像表格等形式考查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⑤电学压轴题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在动态电路中的综合计算。
②重视过程引领(自己要做题,格式要规范,讲重/难部分除分析过程外还要慢慢板书,多鼓励!)。
①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总筛选、兄弟学校题目共享借鉴(中考真题和全真模拟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考技能)。②原创改编(原创、改编试题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②重视常规(常规题目,常规解题方法,常规文字表述等)。
①掌握重点追求高分(动态电路、测电阻、测电功率、探究欧姆定律)。
②突破难点力争满分 (力电综合问题、复杂动态电路问题)。
(5)充分利用学生做过的习题
①利用题目反馈问题(知识没过关?审题不到位?书面表达欠缺?会而不对?
②留意集中出错和重复出错(呈现状、析原因、找对策)。
(6)提高习题课讲评的有效性
②慎用PPT(板书留痕迹、展示分析解答过程、规范示例)。
一轮教材过手:
阅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教材。
记忆:根据中考说明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方便学生记忆。
强化:提炼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再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再记忆、再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轮能力过手:
“微专题”是以某个“点”为中心,突出整合有关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2.微专题的特点
①“点很小”,没有传统专题的“点一线一面”
②问题感明显,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
①要针对复习中的“真问题”确定主题
②微专题在设置主题时,一般涉及到以下五种类型:分析“考点”,谋划微专题
抓住“重点”,精设微专题
围绕“疑点”,突破微专题
依据“痛点”,强化微专题
关注“热点”,巧设微专题
在实际课程复习中,将48个小项融入到课标要求中8个学生必做的基本实验操作中进行复习。分为5个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2 课时) ;
第二板块: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 课时) ;
第三板块: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2课时);
第四板块:燃烧的条件(2 课时) ;
第五板块: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4课时)。
酸碱盐知识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融合教材知识体系最多的板块;第五板块复习时不仅要进行教材基础实验的复习,也要对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进行复习和突破。
(二)实验探究题
考查知识以酸、碱、盐为主,兼顾其他知识探究;内容往往来自教材实验、某一化学反应,或者某一情境,考查学生的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的八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某些环节进行专项复习。
从近几年中考内容来看,涉及的主要类型有:影响因素的研究(近三年A卷都有考查)、物质变质情况的探究(2019年B卷)、混合物成分的探究(2018年B卷)、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等。
以重庆2019年中考A卷试题第14题为例,进行例题讲解分析,总结学生在作答法律部分主观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突破建议。
(1)研读中考考点,以教材为“本”,构建知识体系(教材逻辑)。
(3)突破易错知识,整理易错知识点,加强易错知识练习。
(4)关注热点、培养能力,情景代入(以热点回顾知识)。
(1)对中考真题中国情国策主观题的分值、题型进行简单分析。
(2)以2019年重庆中考A、B卷试题第15、16题为例,进行例题讲解分析,总结学生在作答国情国策部分主观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3)总结主观题突破的对策,整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1.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与2019年相比,本部分适用教材内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八下内容调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内容;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调为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与2019年相比,2020年道德与心理部分进行了调整,比如删掉了合作竞争、网络,增加了孝亲敬长(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珍视生命及生命的意义(七上第九、十课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法律部分基本没有变化,仅删除了法律的特征与作用;国情国策部分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删掉了我国国家机构、增加了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八上第八、九课国家利益至 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4.题型示例与参考样卷
此部分根据重庆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A、B卷进行改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考试内容部分将课标课程内容具体化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内容。
5.变化原因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时效性;特殊时期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初三学生三年来统一使用部编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发挥作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
2.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如: 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
3.加强做题规范性训练。
4.重视近几年重庆中考真题的研练。
考试形式、内容比例、总课数、题型及分数比例、考试基本要求与2019年相比均无变化。
2.教材版本发生变化
教材版本统一使用统编教材,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内容、相关史事、人物扫描、知识拓展及注释不列入考试范围。
地图册使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世界历史地图册”。
3.命题范围循例变化内容范围的主线:中国古代史包括远古社会至南北朝时期的内容,突出国家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史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内容,突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世界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时期的古代亚非和欧洲,突出文明的多元、交流;世界现代史包括一战以来的历史,突出20世纪以来的战争与和平。
与2019年相比,2020年新增七年级上册第2、3、4、6、7、13、14、19课;删除七年级下册考查课时;新增八年级上册第17课,删除八年级上册第1、2、5、7、13课;新增八年级下册第13、16、17课,删除八年级下册第2、3课;新增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删除九年级下册第5、6、9、10、17、18、19课;重庆历史上册新增第二章,第三章第一、三节,删除第四章第五节,第五章第三节,第七章第六节;下册新增第二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三、四节,删除第六章。
(2)参考样卷:题型题量均无变化。参考样卷试题有调整,单项选择题更换试题如下:
第3题为2013重庆B卷3题、第4题为2013重庆B卷4题、第6题为2013重庆A卷2题、第7题更换为2019重庆B卷7题、第9题更换为2018重庆B卷7题、第12题更换为2018重庆A卷11题
单项选择题第5题出处不详;判断题第23题出处不详;简答题第26题第(2) (3) 问出处不详。
(1)根据“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线上教学效果、新课教学、复习课教学,一校一策,安排好教学衔接和后期复习。
(2)建议在6月上旬完成一轮复习,6月中下旬完成二轮复习并进行综合训练,7月上旬进行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
(1)教学设计在“新颖”上下功夫。
(3)能力提升在“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上下功夫。
(5)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史鉴”上下功夫。
周年热点:
2.重庆中考对时政热点的运用特点
(1)用热点材料来创设情境,做“引子”。
(3)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强调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2.研读命题指要时,不仅要关注今年的范围,还要关注与前一年相比的新变化。
3.研究和分析近5年重庆中考试题,包括高频考点,材料题和简答题的立意等。
常规方案:一轮复习时间为2月底至4月底,即基础复习;二轮复习时间为4月底至5月底,即专题复习;三轮复习时间为5月底至6月中旬中考。
特殊预案: 4月底前,进行课后的巩固与补充;5月底完成一-轮复习;6月底完成二轮复习和综合套题训练;7月初至考前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一轮复习
(2)一轮复习的突出特点:①系统性;②全面性;③针对性;④时效性;⑤时代性。
二轮复习
(2)专题复习需要突出几个特点:①系统性( 专题的知识结构表或图) ;②综合性(加强古今中外的联系) ;③发展性( 注意阶段性发展的不同) ;④联系性(历史与现实的联系)⑤开放性(结论主题、立场态度、启示感受、联系生活和实际)
三轮复习
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与所考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阶段复习课的特点;强调全面系统、突出重要考点、注重能力方法;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团结协作。